
姓名:何文刚
职称:副教授
学历学位:博士研究生(博士后)
担任课程:《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工程地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和《道路设计》等
研究方向:区域构造变形及演化、地质灾害及防治、地热及油气资源评价
担任职务:无
联系邮箱:hewengang123@aliyun.com
科研工作:
² 教科研项目
1.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侧向与基底摩擦属性对褶皱-冲断带变形演化影响的物理模拟研究,黔科合基础-ZK[2022]一般571, 2022.04-2024.07,主持
2.科技厅黔科合人才项目:黔北地区中深层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及其热传导机制研究。[2017年]5727-04, 2019.05-2022.04,主持
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基金:南海北部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演化过程的物理模拟研究,PRP/open-1903, 2019.04-2021.03,主持
4.遵义师范学院博士启动基金:川东-湘鄂西构造变形及演化物理模拟研究。BS[2018]04号, 2019.01-2021.12,主持
5.遵义市市校联合基金项目:黔北典型地质灾害特征及其成因机制研究。遵义市科合HZ字[2020]17号, 2020.07-2022.6,主持
6.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中非剪切带裂陷-反转构造物理模拟》,CUGTPR-01, 主持
7.重庆科技大学项目:松辽盆地构造物理模拟技术服务,2024-10,主持
8.中海油上海分公司项目:东海平湖凹陷裂陷-反转变形演化物理模拟,2025-TPR-01,主持
9.遵义师范学院项目人才培育项目:富矿精开勘探团队建设,主持
² 代表性成果
1.He, W. G. and Marques, F. O. Effects of piston vertical position and variable strain rate on the evolution of a fold-and-thrust belt: insights from viscous/brittle analogue modelling. Journal of Strucutural Geology, 2025, 191: 1-15. (SCI)
2.Effects of friction properties and rheological structures on the deformation patterns and evolution of fold-and-thrust belts—New insights from analogue modeling. (SCI)
3.Deformational in curved fold-and-thrust belts: As a function of backstop shape and basal friction: Insights from analogue modeling and application to the Pamir salient, Hindu Kush region. (SCI)
4.Wengang He, Jianxun Zhou, Kang Yuan. Deformation evolution of Eastern Sichuan–Xuefeng fold-thrust belt in South China: Insights from analogue modelling. 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 2018, 109:74~85. (SCI)
5.Wengang He, Structural Patterns of the Mud Diapir in Andaman Sea basins and their Determining Factors. Geological Magazine, 2018, 158(2): 659~668. (SCI)
6.Wengang He. Influence of mechanical stratigraphy on the deformation evolution of fold-thrust belts: Insights from the physical modeling of Eastern Sichuan–Western Hunan and Hubei, South China.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020, 31(4): 795–807. (SCI)
7.Wengang He, Ehsan Barzgar, Weiping Feng, Liang Huang. Reservoirs Patterns and Key Controlling Factors of the Lenghu Oil & Gas Field in the Qaidam Basin, Northwestern China.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021, 32(4): 1011–1021. (SCI)
8.何文刚, 沈传波, 吴 磊, 李生红, 赵远雯, 骆忧. 底辟构造启动及其沉积建造形成机制探讨—来自物理模拟的启示.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23, 47(5): 1069–1084. (EI)
9.何文刚, 周建勋. 川东南马尾状褶皱带特征与形成机制的物理模拟.地球科学, 2018, 43(6): 2133–2148. (EI)
10.何文刚, 余一欣, 郑学贤, 周杰, 江明倩,罗丽虹. 基底摩擦属性和脆性层厚度对背驮式盆地地貌形态及形成演化的影响:来自物理模拟的启示.地质科学,北大核心, 2022, 57(4) : 975–990. (CSCD, 核心)
11.何文刚, 李生红, 刘重庆, 赵远雯, 骆忧. 运动速率对褶皱-冲断带变形样式的影响分析—来自硅胶和石英砂组合模型的模拟启示. 地质论评,2023, 69(2): 469–480. (核心)
12.何文刚.专著. 盆地和造山带构造物理模拟及应用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2022
社会兼职:
担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贵州马尧坡矿业有限公司地质顾问和中国地质科学院项目研究专家。
奖励荣誉:
1.2007年01月,获中石油集团青海测井公司,科研项目《水淹层测井解释》优秀奖。
2.2011年6月,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优秀毕业研究生和优秀硕士论文。
3.2020年12月,在遵义市机关事业单位考评中,获得优秀。
4.2020年12月,获遵义师范学院民主评议优秀党员。
5.2021年6月,指导学生参加第十七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竟赛,获得贵州省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6.2021年4月,工学院思政课比赛,获三等奖。
7.2021年10月,在“多彩校园 闪亮青春”活动中,获遵义师范学院先进工作者。
8.2022年10月,获第十三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9.2022年12月,获遵义师范学院民主评议优秀党员。
10.2022年,指导学生参加能源与气候变化国际大赛,遵义师范学院获得优秀奖,排名第二。
11.2023年01月,获贵州省第七批千层次人才称号。
12.2023年08月,指导学生参加第十八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贵州省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遵义师范学院二等奖2项。
13.2023年06,在学生课外比赛中,获得优秀教师指导奖。
14.2023年11月,在“多彩校园 闪亮青春”活动中,获遵义师范学院先进工作者。
国际交流与合作
1.2012年11月-2013年01月,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进行项目研究。
2.2014年10月,参加亚洲特提斯构造域造山带形成演化及成矿作用国际研讨会,湖北,武汉。
3.2016年05月,参加第32届国际沉积学大会,摩洛哥 马拉喀什。
4.2017年09月,参加构造变形物理模拟研究国际交流研讨会,浙江大学,杭州。
5.2021年08月,考察大西洋马德拉群岛火山岩及构造。
6.2021年09月,参加欧盟第四纪地质学年会,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并作褶皱-冲断带变形物理模拟研究报告。
7.2021年10月,考察阿尔卑斯山逆冲推覆构造样式。
8.2021年12月,考察冰岛及北欧地热资源。
9.2022年01月,考察亚速尔群体火山坑及火山岩地质特征。
10.2022年05,参加欧盟地质学年会(EGU),作逆冲推覆构造样式及扩展距离物理模拟研究报告。
11.2021年5月至2022年7月,在葡萄牙里斯本大学科学院从事构造物理模拟研究。
12.2023年8月,在湖北巴东参加滑坡地质灾害国际学术论坛。
13.2023年10月,在湖北武汉参加中非剪切带构造反转国际学术论坛,作相关物理模拟研究报告。
14.2024年10月参加国家地质深时会议,北京
15.2024年9月至10月,邀请葡萄牙里斯本大学Fernando教授来华交流和开展龙门山和横断山进行野外地质联合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