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红色基因铸魂,党建“六联”架桥, 智创前沿,科研赋能 ——京遵高校党组织共绘科研育人新图景

作者:时间:2025-10-11点击数:

红色基因铸魂,党建“六联”架桥,

智创前沿,科研赋能

——京遵高校党组织共绘科研育人新图景

2025年10月9日,遵义师范学院工学院与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开展第三次党建联建活动,以党建“六联”为纽带,通过“红色内核+行动实效+两地联结”三位一体的协同框架,开展系列党建联建活动。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为工学院量身定制科技赋能新路径,充分发挥党建在科研育人中的引领与推动作用,切实提升学生科研实践能力与工程素养,跨越千里赴我院为学生送上开展“智创前沿·科研赋能”专利撰写、申请流程及考研指导“干货”。交流会由遵义师范学院工学院党总支委员付娟同志主持,她作为此次活动的发起者,认为党建联建既是两校学术交流的深化实践,更将为学生工程仿真能力提升、学科交叉融合注入动力。本次培训不仅是两校深化学术交流的重要实践,更对提升学生工程仿真能力、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具有积极意义。这次党建交流旨党建引领科研育人,切实提升学生科研实践能力与工程素养。

遵义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工学院党总支书记王晶晶说,非常感谢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对我院的大力支持,不远千里,共同探索异地党建联建新模式。北京是中国的首都,遵义是革命老区,两个党组织的党建联建有着深远的意义。一是精神引领与联结根基,解决“为何联建”的根本逻辑,以两地共通的红色基因为情感纽带和思想共识,让党建联建不止于“业务合作”,更有“精神共鸣”,避免联建流于形式;二是空间载体与资源通道,解决“谁来联建”“怎么联”的基础路径,以首都北京高校资源富集地与遵义革命老区、育人需求地的地域差异为切入点,通过“跨越千里”的联结打破资源壁垒,让贵院“优势带动”有具体对象、有落地场景;三是目标导向与成果检验,解决“联建得怎么样”的价值标尺。“提升学生科研能力”“搭建学术平台”“探索育人新模式”等具体成果为导向,让红色内核不只是“口号”、两地联不只是“形式”,最终用“看得见的实效”证明联建的意义。三者是“魂、路、果”的关系红色内核是“魂”决定联建的方向和温度,让合作有精神支撑;两地联结是“路”搭建联建的载体和通道,让合作有实现路径;行动实效是“果”检验联建的价值和意义,让合作有最终落点。通过三者结合,能让党建联建既有“红色温度”,又有“合作路径”,更有“实际成果”

 

专题培训环节,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在读研究生于豪杰担任主讲人,结合自身学习经验,围绕专利撰写要点、申请全流程及考研备考等核心内容展开分享,讲解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性。遵义师范学院工学院全域仿真数智工作室全体成员全程专注参与,在答疑环节积极提问,就专利申请关键难点与主讲人深入探讨,现场互动氛围热烈。

培训尾声,于豪杰还额外分享学科竞赛经验与考研备考心得,为有深造计划的学生提供精准指导。此次活动不仅让遵义师范学院工学院学生对专利申请知识有了系统性认知,更搭建起两校师生高质量学术交流的长效平台,成为党建联建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生动案例。本次专题培训的成功举办,不仅显著提升了遵义师范学院工学院学生在专利申请方面的了解,也为两校师生构建了高质量、可持续的学术交流平台。此举是党建联建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生动体现,为探索“党建引领+科研育人”新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双方将继续依托党建联建平台,开展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交流合作活动,携手推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迈上新台阶。

据悉,培训结束后,两校党员代表和师生代表共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到遵义会议会址和四渡赤水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撰稿:杨 

一审:付

二审:叶振环

三审:王晶晶

版权声明  |  隐私声明

Copyright@2015-2029遵义师范学院-工学院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贵州省遵义市上海路830号   电话:0851-28950730   E-Mail:zync_gx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