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信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艺美学、影视文学与批评、审美人类学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研究。
2.学术成果:
先后在中国、美国、日本专业学术核心期刊《文艺理论与批评》《东南学术》《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国文化产业评论》《中国美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学报》《上海文化》《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江苏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等上刊发中、英文学术论文50多篇。主要代表作为《真理的双重指归——从明清小说中的佛道人物看其内蕴与本质》《本源性视域下的语言与文学》《论文学意识形态论争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城邦与他者——好莱坞科幻电影中他者之思》《论中国文化产业立法与文化现代性》《中国当代奇幻影视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挪用”与“改写”》《当代西方科幻文学理论与科幻文学论“源”》Ego,Convolution, and Exchange : Reflections on Modern Chinese Aesthetics等。
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级项目2项,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目(《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与批评形态研究》),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重大出版工程项目1项(《大辞海·文化新闻出版卷》编写工作),参加教育部项目2项研究工作,主持校级教研、科研项目多项。
3.荣誉与社会兼职:
先后荣获贵州省第五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国家艺术基金入库专家,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评审专家,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入库专家,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访学于上海交通大学),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国家一级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艺术人类学会审美人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厦门大学光华奖学金,第七届中国创意写作年会优秀会议论文三等奖,遵义师范学院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遵义师范学院首批基层组织“党员责任区”,遵义师范学院优秀共产党员,遵义师范学院优秀教师,遵义师范学院优秀教育工作者,为黔东南州委州政府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联合推出“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调研专家,参与相关“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的调研和规划。
先后指导学院6位同学获得并主持六项省级课题,指导遵义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小学两位老师获得并主持两项贵州省基础教育课题,圆满通过验收结题。先后指导本专业21级学生在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校级优秀奖、校级银奖和省级铜奖。指导本专业22级学生申报202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非遗红色剪纸赋能乡村振兴研究》荣获省级立项。
2012年至今,先后受邀参加由英国切斯特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扬州大学等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并受邀成为国际学术会议评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