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快讯

2024年教师教育学院选树活动系列报道(三)

2024-07-03

铸魂育人路,师心永炽


刘星,中共党员,教育学硕士,副教授,小学教育专业专任教师,2024年考取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自2014年8月工作以来,始终以不忘初心的执着追求、潜心育人的深厚情感以及不辱师命的责任担当,积极投身于铸魂育人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中,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努力书写合格答卷。

一、铸魂育人,思想引领润物无声

 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刘星老师深知只有把好思想的船舵,弘扬好主旋律、传播好正能量,才能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因此,她在教育教学中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刻理解“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深挖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育人贯穿于专业课程的“学——教——研——行”的每一个环节中,并努力精进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师德修养以润己泽人。

二、深耕教坛,启智润心

2014年参加工作以来,刘星老师承担着小学教育专业《普通教育学》《小学教育学》《家庭教育学》《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政策与法规》《师魂》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年平均教学工作量达200学时,仅2023年就完成280学时的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刘星老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为此,她坚持学习,更新教育理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案例式教学、自主学习等,同时充分运用数字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

三、立德树人,助力学生追梦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在育人的过程中,坚持以“爱”育人,严慈并济要求学生,无论是新生导师,还是试讲指导、论文指导等工作,她都会结合自己的专业基础、生活阅历和工作经验给予学生指导和引导。所指导的2022届学生周礼航毕业半年就获得贵州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的称号;所指导的2023届毕业生崔桂林以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考进凯里市第三小学;所指导的2024届毕业生周明豪以笔试面试均第一的成绩考进习水县第三小学......

四、心系乡村,智绘乡村教育未来

乡村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神经末梢”,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阵地。作为高校教师,刘星心系乡村学校和乡村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一方面立足于贵州省乡村学校开展科学研究,完成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青年课题“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养调查研究——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试行)》的视角(2015C051)”、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乡土课程资源开发视阈下贵州乡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2018B042)”、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贵州省农村小学特岗教师身份认同研究(2019ZC024)”,主持在研贵州省2023年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贵州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研究”(2023B028)。另一方面,刘星老师还积极投身于乡村小学,与乡村小学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指导他们申报教科研项目,与他们探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达到了共享共生共长,为乡村小学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五、深耕细作,赋能专业发展

一方面,2021年3月——2024年3月担任小学教育教研室主任期间,刘星老师始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分管副院长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教研室的日常工作。工作中,她充分发挥教研室主任的带头作用,积极抓好教研室的师德教育和教风建设,在增强教研室凝聚力、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等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师范专业认证、省级教学评估等重大工作中,她主动承担繁重任务,带领教研室的老师们圆满地完成了这些事关小学教育专业发展的工作。

此外,刘星老师积极探索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形成理论成果,基于2022年校级教改项目“新时代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GPY2022020)”,不断探索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最终形成了“尚师德、重育人、善反思、强能力 ”的实践育人新理念,构建了一体化、分模块、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取得较好的成效,2023年“一体化、分模块、多层次的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

另一方面,在自身的专业发展方面,刘星老师默默耕耘,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自工作以来,她主持完成省级课题3项,主持在研省级课题1项,主持省级一流课程1门,主持校级教科研项目5项,主编出版教材2部,建成智慧树网共享课程1门,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核心2篇)。2020—2023年,连续四年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终考核中被评为“优秀”,2022年被评为贵州省第六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优秀指导教师”,2018年、2020年、2021年均被评为遵义师范学院“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被评为遵义师范学院“师德师风·先进个人”。

未来,刘星老师将继续坚守教育初心,不辱师命,坚定不移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服务地方等工作中用自己的执著与坚守诠释教师的含义。



不忘初心,潜心科研


都旭,讲师,现任遵义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科研科科长,贵州省妇联家庭教育骨干教师,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理事。为本科生开设课程《心理测量学》《家庭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多门课程。

2022入职以来,都旭潜心科研工作,以遵义师范学院为第一单位发表论文8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2篇,SSCI期刊论文1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贵州专用版《新时代家庭教育指导手册》,主持完成贵州省妇联重点课题1项、遵义师范学院教学改课课题1项;在研贵州省社科联理论创新课题1项、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课题1项、贵州省妇联一般课题1项。

   除了教学、科研工作外,都旭还担任遵义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科研科科长,以身作则,积极为教师科研工作服务,曾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系列科研讲座,为教师讲解数据处理、SPSS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在应用心理硕士点申报过程中,也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不断完善申报材料,为学院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严谨治学教书育人,无私奉献践行师德


秦建勋,遵义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师。2014年11月进入遵义师范学院任教。曾担任教师教育学院党政办公室主任。主要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其他工作。她认真学习,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做到无私奉献。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全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上,既教书又育人,做到为人师表。围绕学校的工作计划和安排,兢兢业业,尽心尽职,认真完成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各项工作。

严谨治学坚守教书育人初心

秦建勋老师主要承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游戏与编排》、《乐理、视唱练耳I》、《乐理、视唱练耳II》、《儿童手工》、《儿童歌曲演唱与表演》《音乐I(基础乐理)》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上,认真备课、上课、听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课堂上尽量做到活、实、全。活:教学方法活和学习方法活;实:基础知识扎实;全:即面向全体,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做到人人有收获,个个有提高。在教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并结合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顺“自”而为:乡村幼儿园户外活动的探索和实践》获2023年贵州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2;《共生视域下跨区联动推进课程游戏化的实践探索——以幼儿园区域活动为例》获贵州省第五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排名3;《播种、发芽、开花——给予“U-V(S)-G”合作模式下<手工艺术>校本课程的实践探索》获贵州省第四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排名4。《西部地方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指导于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探索》获贵州省第九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排名5。指导学生项目《脱贫新途径——“通脱木”生态产业链试点》项目获遵义市第二届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此外,2014年工作至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并完成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参编教材4部。合著专著1部。

二、无私奉献,践行师德师风规范

秦建勋老师在日常工作中以服务全院师生、团结协作为主导思想,紧紧围绕学院的中心工作,积极履行岗位职责,努力完成每一项任务。严以律己,廉洁自律;摆正位置,甘于吃苦,有功不居,努力做好师生的服务工作。“情感育人”,做到公平公正、有问必答,全心全意为每一个同学服务,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生活有困难的学生渡过难关,解决同学间的冲突和矛盾,悉心引导。2019年、2020年、2023年在遵义市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中,确定为“优秀”等次。2021年、2023年获得遵义师范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1年被学校党委授予“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称号。2018年获遵义师范学院“十佳班主任”称号。

教育路漫漫,任重而道远,秦建勋老师将继续在这条路上,以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