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5日至30日,教师教育学院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组建联合实践队,赴贵州省凤冈县天桥镇红军小学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构建"教育帮扶+文化浸润+调研献策"三维服务体系,通过创新课程教学、校友访谈、留守儿童关爱等多元形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教育动能。
特色课程赋能美育
两院实践队采用"1+X"课程模式,以美育教育为核心开发36课时特色课程,覆盖200余名学生。在创新设计的奥尔夫音乐课堂中,队员们运用"感知-体验-创造"三阶教学法,指导学生用节奏杯完成《红星闪闪》主题合奏,实现革命传统教育与现代美育的有机融合。红色剪纸课程通过"看-学-做-展"四步教学体系,让孩子们在创作"红五星"等作品过程中,既提升动手能力,又深化对红色文化的认知。

校友访谈传承师魂
我院实践队寻访了两位扎根乡村教育的校友——2015届体育教育专业张世文与2016届音乐教育专业周丽宇。张老师十一年如一日坚守讲台,用红色主题活动培育学生品格;周老师将专业特长转化为教育力量,通过音乐课堂传承红色基因。实践队员段冉然在访谈结束后感慨道:"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的育人理念,通过真实的课堂观摩变得具象化,"两位校友用行动诠释了教师职业的崇高使命。"

精准关爱留守儿童
两院实践队以"情系留守儿童,赋能乡村教育"为主题开展专项调研。通过与红军小学留守儿童同吃同住、心理团辅、家访座谈等形式,建立深度情感联结。同时走访学校教师与管理人员,多维度挖掘留守儿童面临的现实问题与迫切需求,并形成涵盖教育支持、心理健康、社会关爱等维度的调研报告,为后续帮扶提供数据支撑。

本次联合实践不仅为乡村儿童带去优质教育资源,更通过校际合作探索出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两院表示将持续深化合作,让教育帮扶的星火在红色土地上持续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