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骄阳似火。7月14日,遵义师范学院管理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怀揣热情与使命,踏上了助力乡村振兴的征程。在行前安全教育会上,党总支书记华定强、学生科科长李华琴的叮嘱为志愿者们筑牢了安全意识,也为接下来的实践注入了责任与动力。


带着对乡村的憧憬与思考,团队在指导教师宋庆兰、徐驰的带领下奔赴遵义市余庆县松烟镇大松村。沿途青山如黛,志愿者们通过热烈的讨论进一步明确了调研方向,为深入乡村实践做足了准备。抵达大松村后,团队首先与村领导干部和老党员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
大松村党总支书记毛兰英对师生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村里的发展现状。她提到,大松村以“烟蔬轮作”为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同时注重通过“两清两改两治理”改善村容村貌,“三下乡”团队的到来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活力。驻村干部赵发勇老师分享到村后工作内容和感悟,以亲身经历为大家展示了乡村振兴路上的使命与担当。


宋庆兰老师代表团队表达了此行的目标与决心,强调将通过理论宣讲、产业调研、文化调研等多种形式深入参与乡村建设,为乡村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座谈会上,学生代表们积极提问,围绕“龙灯文化保护现状”“留守儿童关爱措施”等话题与村干部和老党员深入交流。老党员们娓娓道来,讲述了龙灯文化的悠久历史与传承困境,让志愿者们对当地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些宝贵的交流不仅拉近了青年学子与乡村的距离,也为接下来几天的实践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座谈会结束,萤火讲习团成员杨茂荣、王静华开展主题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论宣传二人讲”。两人采用一人讲理论、一人讲实践的形式,为大家展示贵州在乡村振兴、文化旅游、传承红色文化上的进展,引发村民共鸣。


最后,团队紧锣密鼓地投入到后续工作的对接与准备中。志愿者们分组讨论,为后续的“乡村美颜计划”“文化薪火计划”环境整治行动出谋划策,力求以实际成效回馈村民的信任与期待。


首日的活动以理论学习与实地对接为主线,为后续深入乡村一线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志愿者们将以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行动,诠释了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与希望。
图/文:志愿者/张先
审核:宋庆兰
复审:张龄予
终审:华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