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卷起热浪,蝉鸣在田间此起彼伏。7月15日下午两点,管理学院“三下乡”实践团队顶着烈日走进余庆县松烟镇大松村的“烟蔬轮作”基地,开展实地调研与农事体验活动。此次实践旨在深入了解当地特色农业模式的运作机制、技术要点和经济效益,探索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所谓“烟蔬轮作”就是以“党总支+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大力探索发展“烤烟+豌豆尖”轮作种植的模式,春秋种烟、冬夏种蔬,整合土地资源,增加农民收入。

烟田里,农民们正手持镰刀,动作娴熟地收割着成熟的烟叶。刀起叶落,金黄的烟叶被一束束捋齐、捆扎,随后抱到田埂旁晾晒。队员们见状,纷纷挽起袖子,主动加入劳动队伍。他们或帮忙搬运捆好的烟叶,或协助农民整理晾晒的叶片。烈日下,汗水很快浸透了衣衫,但大家干劲十足。通过亲身参与,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农业生产的艰辛与不易,也对“粒粒皆辛苦”有了更真切的感悟。望着这幅农耕图景,大家真切感受到三农发展的根基就扎在这日常劳作里。



劳动间隙,大松村党支部书记毛兰英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烟蔬轮作模式的管理经验。“我们通过统一管技术、统一找销路,实现了烟叶和豌豆尖的高效轮作。烟叶收割后,土地不闲置,立即种植豌豆尖,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毛书记的话语中透着自豪。队员们认真聆听,不时记录,逐渐明白了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技术支撑,更需要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市场对接。这种“土地不闲置,农民收入稳”的模式,正是大松村将闲置田变为“幸福田”的秘诀。


夕阳渐斜,烟田染上暖黄。尽管烈日灼晒让衣衫始终浸在汗里,队员们心中却满是震撼——这片土地上的智慧与力量如此鲜活。更收获了沉甸甸的感悟:服务三农,唯有真正走进田间,才能让知识长出扎根大地的力量;唯有挥洒汗水,方能让青春绽放更靓丽的风景。



图文:志愿者/张先
初审:宋庆兰
复审:张龄予
终审:华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