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下午,人文与传媒学院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启程。本次活动主题为育“红心”青年,助力乡村教育。人文与传媒学院17名志愿者发挥“省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及专业特长,赴余庆县关兴小学开启了实践活动。人文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何雪凝、学生科科长贾婷老师带队。
关兴小学校长谭天顺、副书记龚定松向参与实践活动的师生致以热烈欢迎。谭校长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安排,龚书记向同学们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坚定理想信念,以教育点亮乡土;二是发挥专业优势,让教育帮扶真正落地生根;三是融入乡村文化,构建饱含乡村气息的教学场景;四是严守纪律底线,让实践成为青春与乡土双向赋能的纽带。
何雪凝副院长指出,本次活动的两个内容分别是“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实践活动是课堂的延伸,希望大家用切合乡村学情的教学方法,激发乡村孩子对知识的热爱。
贾婷老师则从实践落地角度,鼓励同学们沉下心、俯下身,把专业知识转化为乡村孩子听得懂、用得上的养分,让青春在双向奔赴的教育实践中闪光。
本次“三下乡”活动,正如谭校长所说,“这是一场青春与乡村的美丽邂逅,是知识与实践的深度交融。”大学生投身社会服务,在实践中锤炼过硬本领;同学们也将搭建生动实践课堂,在乡土教育的沃土里扎根生长,在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持续绽放光彩!


(编审/杨敬宇 审/贾 婷 丁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