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曾说,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照此说来,图书馆员应该就是天使的样子,虽然没有翅膀,但我们却像天使一样呵护着人类的精神家园。
在大家的传统思维中,图书馆仅仅是存放和借阅书籍的地方,图书馆人的工作也就是借书还书而已。但是,我要通过今天的演讲,让大家了解,图书馆早已经是今非昔比了。我们借助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实现了资源数字化和服务智能化,在空间上打破传统图书馆界限,学术空间、共享空间、创客空间、研修间等应运而生,图书馆不仅是阅读、学习、交流、研讨多维度、多样化的综合服务空间,更是文化育人空间。不同主题的书展、画展、剪纸展、书法展、摄影展,音乐美术诗词鉴赏一次次走进图书馆,文化育人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增强文化自信的精神指引下,我们积极探索文化育人思路,把优秀地方文化与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结合起来,激发广大师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2018年,我们推出了“图书馆大讲堂”栏目,在这里,我们与师生一起与先哲们隔空对话、与大师们重走文军长征之路、与老一辈学者探讨贵州文学,向同学们展示贵州历史、黔北文化,沙滩风韵……,现场展示、微信推送,我们一起溯源汉三贤、清三儒,我们展示《遵义府志》《清水江文书》,我们一起研讨郑珍、莫友芝、黎庶昌,竺可桢,蹇先艾。与此同时,红色经典阅读分享会、经典作品朗诵比赛、诗歌创作大赛等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此起彼伏。从沙滩文化到长征文化、抗战文化、诗词文化,我们从未如此透彻的懂得了“遵义,为什么这样红”!
2020年春,一场前所未有的疫情阻断了我们与读者的见面,但图书馆一直都在,图书馆人的服务也一直都在,我们坚持“线上+线下”“远程+校内”服务,确保了师生在疫情期间的正常工作和学习。
每年的金秋九月,图书馆会在第一时间带领新同学从不同角度认识美丽的图书馆,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当他们进入大三学期,我们的“文献检索”教育课程覆盖到学校院系的每一个班级;当考研同学倍感压力的时候,我们会鼓励他们做一个勇敢的追梦者。记得去年考研前夕,有个女同学搂着我的肩膀,像小孩跟妈妈撒娇一样,说:老师,我好紧张!我轻轻的拍拍她,告诉她,没关系,你一定可以!
图书馆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地方,我们所有的图书馆人会陪伴每一位同学走过大学四年最美好的时光。不管是考研成功上岸的同学,还是即将走上讲台,扎根基层教育的同学,我们都为他们感到欣慰,也倍感骄傲,因为这累累硕果里也有我们图书馆人的默默付出与努力耕耘。图书馆工作是繁琐的,但又是神圣的;图书馆人是平凡的,但绝不是甘于平庸的。埋头苦干的我们,付出真心、真情、真诚,收获了不菲的成绩与肯定。近几年我们相继在“贵州省高校图书馆馆员信息素养大赛”、 图书馆阅读推广优秀项目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全省高校“4.23世界读书日”活动优秀组织奖;在全国首届“图书馆杯”全民英语口语大赛中我们的馆员依然榜上有名。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虽然我们已走过万水千山,但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图书馆人的服务育人工作永远在路上。
我时常在想:若干年后的某天,一个人突然站到我面前,叫我一声老师,并说起一些我可能都记不清楚的图书馆往事,最后跟我说一声谢谢!我相信那一刻,我会觉得成就感满满,感觉到我就是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