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升我校辅导员队伍的科研能力和专业素养,推动学生工作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2025年10月14日,学校在行政楼321会议室成功举办了以“辅导员科研素养提升与职业发展”为主题的辅导员沙龙。本次活动特邀贵州财经大学学生工作部刘希磊部长担任主讲嘉宾,学校党委副书记周晶出席活动,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吴廷强主持,全体辅导员参加了本次学习交流。

周晶在讲话中强调,科研能力是推动辅导员队伍走向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的核心要素。本次沙龙旨在帮助辅导员突破科研瓶颈、拓展学术视野,希望全体人员珍惜机会、学以致用。他勉励大家以此次学习为契机,主动转变观念、勇于实践探索,将科研作为自我提升与工作创新的重要途径,努力成长为“会工作、善研究、能创新”的新时代优秀辅导员,为学校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在专题分享环节,刘希磊结合自身丰富的科研与实践经验,围绕“辅导员科研修炼”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浅出、内容翔实的分享。

首先,他深刻阐述了辅导员开展科研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他指出,科研并非脱离实际工作的“空中楼阁”,而是辅导员岗位的内在必需与自身发展的必然需要。他精辟地分析了科研与工作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是“一体两面”、相互促进的,实践工作是科研的源头活水,而科研则能反哺实践,提升工作的科学化与专业化水平。
随后,他直面辅导员在科研道路上遇到的普遍困境,将其归纳为四大问题:一是认识问题,对科研存在畏难情绪或认为与本职工作关系不大;二是话语问题,不熟悉学术表达范式,难以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成果;三是能力问题,在选题、论证、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短板;四是坚持问题,科研工作需要长期积累,难以持之以恒。
针对辅导员“如何做好科研”这一核心问题,刘希磊给出了系统而实用的指导。他强调,辅导员应积极关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等权威网站,学习高质量的课题选题和申报书,把握前沿动态。在选题上,要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即紧密对接国家大政方针和思想政治教育热点,同时扎根于学生工作的实际需求,从工作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出发。在论证上,他通过具体事例,生动讲解了如何科学、规范地进行阐述,反复打磨,使申报书内容充实、逻辑严密、富有说服力。
整场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本次沙龙为辅导员们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有效破解了大家在科研工作中的困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与会辅导员纷纷表示,将把所学所悟应用于实际,积极投身科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