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有余,原名罗俸宽,今贵州省遵义市新舟镇平溪村河心组(原遵义县火烧舟羊舞场埃山)人。生于1913年农历五月初五,早期中共地下党党员,1937年9月29日为革命牺牲,时年24岁。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我国东北三省,东北沦陷,国家民族处于危亡之际。1932年,19岁的罗有余与堂弟罗红(原名罗俸永)同时考上遵义三中(又称贵州省立第三中学,现遵义师范学院),从此到遵义城读书。在校期间,巧遇邻乡余正邦(茅坡人)老师教他们的语体文。余正邦是1930年春在北平入党的共产党员。在校期间,受余正邦老师革命思想的熏陶,走了革命道路,成为了信仰共产主义的进步青年学生,并与罗红、三中图书馆的管理员谢树中一起,成立“马克思主义小组”,“读书会”,还到各县学生“同乡会”中去宣传共产党的苏区农民有房子住、有责任田,“共产共妻”纯粹是造谣污蔑,是欺骗群众的谎言。希望同学们要对自己的家人、同学、亲戚中进行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才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党,中国工农红军才是爱人民的军队。他们的这些宣传工作,对后来中央红军进入遵义时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欢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那白色恐怖的年代里,罗有余在他的家乡埃山办“农民夜校”。启发大家“要相信革命,不要相信命运;相信命运,只有死路一条。”“跟共产党走,前有生路;不跟共产党走,只有死路一条。”就是他自编的识字课本的两课教材。1934年的暑假,罗有余以罗家祠堂为教室,办起了遵义的第一个农民夜校,老师就是他与罗红。晚上,有当地的青壮年农民七八十个来上课,他们自编通俗易懂的课本给学员诵读,夜校名为教识字,实则是讲革命的道理。那个时候,地方政权、农村的地方武装随时都在大肆搜捕共产党,他们办夜校,是冒着被杀头的生命危险,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传播到远离遵义城区70多华里的边远山区。在罗有余的影响下,夜校里的学员,后来有许多都投身了革命,有的还成为后期遵湄绥游击队的队员,他从事经商的堂哥罗君彝(原名罗俸余),也成为了后期遵湄绥游击队的队长。
遵义三中毕业后,罗有余回到家乡,在绿塘河的汪家山接龙庙私塾任教。这所学校,以前是一个老学究汪伯伦先生在那里教古文。罗有余去了以后,开始教学生的语体文,向学生推荐鲁迅、郭沫若的作品和进步书刊,传播新文化、新思想,还以诵读、讨论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记忆。他的这种教学方法很受学生喜欢,吸引了当时新舟街上的部分青年来到这个边远的农村学校读书。在罗有余的影响下,就是那个教古文的汪先生,也编了一本《抗日三字经》,作为该校学生的发蒙教材。后来,这个学校的学生,有许多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的奔赴延安抗大学习,有的还为革命献岀了宝贵的生命。
罗有余走到哪里,都把启发青年的革命思想放在首位,还秘密的参加党的各种地下活动。1935年3月中旬的一天,中国工农红军遵湄绥游击队在新舟境内的磨刀溪突遭国民党的重兵围剿,损失惨重。游击队被迫解散后,幸存下来的队员都失散民间,有的被群众救到家里藏起来了,有的被国民党抓捕。罗有余他们几兄弟冒着生命危险,将游击队员们奋力救下。谢树中、何恩余、李小侠(他们是中央红军一进遵义时参加的红军,二进遵义时留下在遵湄绥游击队),就由他们担负起掩护任务。他们把隐蔽下来的游击队员分别藏在自己的家里和可靠的进步青年家里保护起来,细心照顾,有伤的治伤,躲过了一次又一次敌人的追捕。游击队员何恩余就藏在罗有余家。谢树中藏在罗俸余家,李小侠藏在罗俸仪家。除此之外,他们还托人找关系,秘密营救被国民党抓走的游击队员。同时,还肩负着寻找藏在群众家里,尚未联系上的游击队员的任务。因为这是党的工作,义无反顾。
1935年9月21日,遵义地下党的进步青年组织“反帝拥苏同盟”(以下简称同盟)代表大会在茅坡李家坝小学召开,罗有余被推荐为代表参加会议。李家坝离新舟埃山20余里。头天晚上,来自各地的代表都集中在埃山罗家祠堂,由罗有余等人负责安全和食宿,并护送代表到达会议地点,确保大会的如期举行。无论任务多危险,工作多艰辛,罗有余都能岀色完成,党组织更加信任他了。
“同盟”成立后,罗有余被安排随“同盟”书记谢丰一起到遵义城区开展筹建“黔北书店”的工作。为了便于隐蔽,罗有余又一次考入遵义三中师范班读书,以学生的身份秘密与到三中代课的谢丰联系,并协同开展党的地下工作。为了筹集建书店的资金,他积极动员三中的学生参与岀资入股,加之社会各界贤达的大力支持,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黔北书店”就开业了。店铺设在老城大士阁斜对面(今民主路)。罗君彝还被选为“黔北书店”的采购员,负责从上海、重庆等地进购各种适合青年阅读的书刊。书店开业后,生意兴隆,所卖的新书供不应求,不仅满足了遵义青年读书的需要,也成为传播革命理论的秘密联络站。经受了党组织的考验后,罗有余在1935年冬天与罗红同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遵义县有党组织以来发展的首批中共党员(共9名)。他的入党介绍人是当时的中共遵义县委书记杨天源、宣传委员谢树中。
入党以后,罗有余接受党组织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与三中的“青年阵地社”开展斗争。因为国民党为了消除中央红军在遵义人民群众中的影响,特意在学校成立了一个“贵州青年阵地社”,盗用“打倒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势力”的革命口号来欺骗青年学生参加这个反动组织。三中、女中有几十个不明真相的同学都被拉拢参加了阵地社。罗有余为了教育、争取一些不明真相的同学,做了很多细致的工作。他在帮助一个误入歧途的同学时,有这样的一段对话:“你参加青年阵地社准备作些什么?”“我要反对封建势力。”这个同学回答。“你指的封建势力是什么?”“经常向我家摊派苛捐杂税的保甲长和几个驱使保甲长欺负我家的豪绅。”“你能反对得了吗?”“能的。他们再欺负我家,我就要抗议。”“就算不欺负你家了,他们照样欺负别人家,鱼肉乡里,你还敢去反吗?”“我管不了。”罗有余就从“我管不了”谈起,指岀真正的革命者反对封建势力,不是打倒几个豪绅、保甲,而是要彻底消灭豪绅、保甲所依附的那个封建地主阶级,以及他们的反动政权。这位受蒙蔽的同学恍然大悟地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接受了罗有余给他的《革命知识读本》《新经济学大纲》等书,认清了己背叛了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蒋介石,也认清了国民党欺骗青年加入反动组织的鬼蜮伎俩,毅然脱离了青年阵地社(摘自遵义地区党史资料丛书之二,《遵义英烈》①第60页)。罗有余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启发动员入社的同学脱离阵地社,引导他们走向革命的。
“海风井前初相识,脱依相赠情深切。颜村建立党组织,被告密,县委成员均入狱。牢内同时遭病袭,一生一死情难息。壮志未酬与世别,此情节,留在脑际永不灭。”这是周济(周守如)1984年8月10日写的《怀念罗有余同志》的一段话。因为在1936年夏秋的时候,罗有余的家乡火烧舟地区遭遇旱灾,灾民抢粮吃大户当了土匪,罗君彝赶到遵义给县委汇报工作,提岀此时正是恢复遵湄绥游击队的大好时机。当时县委宣传委员谢树中就召集党员开会(因县委书记秘密隐蔽联系不上),成立了“中共遵义县临时委员会”来领导党的工作。谢树中任“县临委”书记,罗有余为组织委员,陈文范为宣传委员,罗君彝为军事委员兼遵湄绥游击队队长。“县临委”还决定,为配合遵湄绥游击队的恢复工作,成立中共火烧舟区委,罗红任区委书记。就这样,在“县临委”的领导下,在火烧舟区委的大力支持下,后期遵湄绥游击队很快就成立了,他们把隐蔽的老游击队员组织起来,把游击队藏在磨刀溪山洞里的枪支取岀来,就在罗有余办“农民夜校”那个地方(罗家祠堂),30多个队员就开始集中训练并开展活动了。11月16日下午2点,“县临委”在颜村秘密联系点张正宾家开会,研究下一步党的武装斗争工作,可刚一进门就被国民党特务抓捕。同时被捕的有书记谢树中、组织委员周济、宣传委员罗有余(成立“县临委”时,外公是组织委员,后因周济来遵,罗有余调整为宣传委员,陈文范不再担任“县临委”职务,任遵湄绥游击队政治指导员)。为什么“县临委”成员全部入狱?后来才知道是党内岀了内奸陈文范,是陈文范向国民党告的密。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这是《国际歌》的歌词,《国际歌》的歌声唱响在贵阳三桥的囚车上。罗有余他们被捕后,当晚在国民党遵义县党部的楼上遭到连夜刑迅,第二天又被押往老城的后山以假枪毙威胁,企图让他们承认是共产党并交岀地下党员和进步青年的名单,把遵义的地下党组织一网打尽。敌人一无所获后,将罗有余押送到贵州省行政公署模范监狱审讯,并叫来内奸当面对质。对质时,罗有余把内奸陈文范骂得狗血淋头。敌人无计可施。在一个早晨,罗有余他们突然被叫岀监门,推上囚车,汽车往三桥方向开去。在快到三桥的时候,罗有余他们就唱起了《国际歌》,准备英勇就义!因为他们知道,三桥那个地方是国民党枪毙“犯人”的地点。可汽车在三桥并没有停下,继续往重庆方向行驶,原来他们是被送往“委员长重庆行营军法处”(国民党关押政治犯的地方)。后又被关押在巴县监狱直到牺牲。罗有余从被捕到牺牲,在国民党的监狱里共计313天,经受过各种酷刑,却始终坚贞不屈,保守党的秘密,没岀卖同志,没岀卖同学,没出卖党,是一个忠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实现了他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生命的诺言。
罗有余牺牲了,他没能实现出狱后奔赴峰火硝烟的抗日战场英勇杀敌的愿望。罗有余走了,母校遵义三中全校停课召开追掉大会,追思他为革命作出的贡献,揭露国民党蒋介石大肆杀害青年学生的丑恶嘴脸,激励了更多的青年学生参加了革命;家乡父老听说为了革命,曾在监狱受过背火背夹、辣椒面呛等酷刑的英雄牺牲了,出钱出力买通关系,把他的遗体运回新舟,安葬在埃山旁边的龙塘湾,供后人敬仰祭奠。罗有余的墓地,现在是遵义市新蒲新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政府多次拨款修善,保护完好。
为革命献岀生命的共产党人,有千千万万,罗有余只是千万中的一员。我们作为遵师人,通过罗有余的故事,深知早期革命的艰难困苦、曲折危险,共产党打下来的江山,是无数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把他们的故事一代一代讲下去,激励后人为国担当,努力为党的事业做贡献,让五星红旗永远在中国大地上迎风飘扬。
罗有余们四位叔伯弟兄,都是革命者。罗君彝,1910年生,1936年春入党,1936年夏秋任遵湄绥游击队队长。1938年1月在新舟绿塘河阎王寨被国民党乱枪打死,牺牲时年仅28岁。罗红,1917年生,1935年冬入党,1936年夏秋任中共火烧舟区委书记,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建国后任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委员,省机械工业局党组书记、局长。1978年12月在北京逝世。罗磷,原名罗俸齐。1923年生,1940年入党,1947年赴太行解放区,在华北交大学习。1949年后在铁道部工作,曾任铁道部直属团委书记,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科长、处长。1995年逝世,葬于北京八宝山公墓。
如今,罗有余虽然离开我们87年了,但他舍命办夜校、舍命传播革命真理、舍命保护游击队员的故事,作为遵师人的我们,一定要把这份红色文化遗产弘扬好,传承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2024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