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遵义师范学院拟推荐杨胜香、吕朝燕两位同志申报遵义市“先进工作者”
荣誉称号公示
根据中共遵义市委办公室、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遵义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学校实际,通过自下而上的推荐方式,经学校工会委员会评选并报分管领导同意,拟推荐杨胜香、吕朝燕两位同志为遵义市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杨胜香同志,女,1972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遵义师范学院资源与管理学院教师,博士,教授;吕朝燕同志,男,1985年5月出生,民建会员,现任遵义师范学院生物与农业科技学院教师,博士,教授。现予公示,接受监督。自公示之日起,凡对公示人选持有异议者,请于公示期内以书面、电话、或来访的方式进行反映,提倡实名反映问题。反映问题须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请提供联系方式、具体事实和线索以便调查。对反映问题者以及反映的问题,将严格保密。
公示时间:6月23日-6月28日 (5个工作日)
受理单位: 遵义师范学院工会
受理电话: 0851-28927137、15885610830
通讯地址: 遵义师范学院工会(邮编:563006)
附:
杨胜香同志申报遵义市“先进工作者”先进事迹
吕朝燕同志申报遵义市“先进工作者”先进事迹
遵义师范学院工会
2025年6月23日
杨胜香同志申报遵义市“先进工作者”先进事迹
杨胜香,女,中共党员,遵义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带头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主任。主要从事重金属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研究,承担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生态学》、《农业生态学》、《土壤退化与防治》、《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杨胜香教授在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遵义市环境治理与修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等方面持续做出贡献。2018年被聘为“遵义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专家”,2020年被聘为“遵义市红花岗区科学技术局专家库成员”;2019年被评为遵义师范学院“科研工作先进个人”,2020年被评为遵义市“优秀科技工作者”;2021年荣获贵州省“最美劳动者”荣誉称号;2018年、2020年在遵义师范学院年度考核中均获“优秀”等次;2020年被评为遵义师范学院“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被评为遵义师范学院“优秀教师”;2021年在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贵州省选拔赛中获得“优秀奖”。
杨胜香教授热爱科学研究,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地方需求积极投身科学研究。
2019年8月申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贵州典型汞矿区污染土壤的生态恢复研究(批准号41967020,执行年限2020–2023年);2019年3月申报获得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物种多样性的重金属尾矿废弃地植物修复研究 (批准号黔教合基础[2019]1322号,执行年限2019–2021年);2018年11月申报获得贵州省教育厅科技拔尖人才项目:重金属尾矿生态恢复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异(批准号黔教合KY字[2018]065,执行年限2018–2021年)。2018年7月申报获得贵州省黔北土壤资源与环境特色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植被技术及其微生物调控机制(批准号KLSREQ2018002,执行年限2018–2020年)。以上项目均按计划稳步进行,已发表学术论文6篇(SCI收录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篇,指导研究生发表中文核心期刊3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按计划进行,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正在结项中,贵州省教育厅科技拔尖人才项目和贵州省黔北土壤资源与环境特色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已结项。在此之前,杨胜香教授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面上项目1项,地区基金项目1项),已完成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已完成湖南省科技厅项目2项(其中重点研发项目1项),已完成湖南省教育厅项目1项,已完成地市级、横向项目多项。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SCI收录期刊10篇,中文核心期刊20余篇),发表教改论文3篇。指导研究生、本科生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7篇。
杨胜香教授注重科研成果转化,把科研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目前已与遵义市科技局、遵义市环保局、遵义市土肥站、重庆招商局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深圳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桃林生态环境有限公司、湖南太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三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湘西花垣县浩宇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分别是:一种金属矿山土壤改良剂及利用改良剂的矿山生态修复方法(ZL2014 1 0673679.0)、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改良方法(ZL2009 1 0194051.1)、一种重金属矿业排土场生态恢复的方法(ZL2009 1 0194051.7)。其中,三项均转让给广东桃林生态环境有限公司,在湖南湘西州花垣县太丰矿业集团尾矿库开展了30亩的大田实验、在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郴州铅锌尾矿库开展了10亩的大田实验,生态修复效果好,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2016、2018年分别获湖南省科技成果登记证书(主持)和广东省科技成果登记证书(参与)。杨胜香教授作为第1作者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发表的“Effectiveness of amendments on re-acidification and heavy metal immobilization in an extremely acidic mine soil. 2011, 13: 1876-1883”被选为封面论文,作为第1作者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Processes & Impacts发表的“An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novel industrial byproducts and organic wastes on heavy metal immobilization of Pb/Zn mine tailings. 2013, 15: 2059-2067”被ESP&I作为优秀论文推荐在中国《环境化学》期刊(2014年第33卷第3期)刊登论文介绍,向国内同行介绍此研究成果。
杨胜香教授注重合作与交流,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与国内外学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2021年5月杨胜香教授参加了中国土壤学会主办的“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 暨第十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会议”,作了题为“工农业废弃物对铅锌尾矿库废弃地改良效果研究”的报告,向国内学者介绍自主研发的利用工农业废弃改良重金属尾矿库废弃地的生态修复技术。2019年11月,杨胜香教授应邀赴匈牙利罗兰大学参加“6th Sino-Hungarian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作了题为“Field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and nonagricultural organic wastes for aided phytostabilization of a Pb-Zn mine tailings pond, South China”的学术报告,向国外学者研究成果。2016年9月,杨胜香教授参加了浙江大学主办的“Agenda of the 13th International Phytotechnologies Conference”,作了题为“Changes of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following phytostabilization of an extremely acidic copper mine tailings”的学术报告。2013年11月,杨胜香教授参加了中南大学主办的“12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ast Asian Resources Recycling Technology”,作了题为“An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novel industrial by-products and organic wastes on heavy metal immobilization of Pb-Zn mine tailings”的学术报告。2018年5月,杨胜香教授邀请国际著名的植物修复专家——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Alan Baker教授和中山大学李金天教授到遵义师范学院进行学术讲座和交流活动,增进遵义师范学院与国际、国内著名高校的学术交流。杨胜香教授目前与匈牙利罗兰大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吉首大学建立良好的学术合作关系。担任吉首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与吉首大学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杨胜香教授将于2022年8月赴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开展为期一年的访学工作。
杨胜香教授积极投身社会服务工作,及时向社会宣传、科普环保知识并为企业开展专业技术培训。近年来,杨胜香教授一直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函评专家,担任国际期刊 Plos One、Environmental Pollution、Bioresources、Environmental Science Processes & Impacts、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Acta Ecologica 和国内期刊《生态学报》、《环境科学》、《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环境保护前沿》等杂志的审稿人。现担任广东桃林生态环境有限公司、重庆招商局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顾问。曾担任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活动课外辅导老师,每年举办科技讲座、接收湘西州中小学学生到实验室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实验。曾担任吉首大学武陵山生物科学馆技术顾问,负责大学生生物科学馆讲解员培训工作,每年两次随同生物科学馆人员送科技下乡。2015年、2016年、2017年分别为湖南三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花垣县浩宇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和重庆招商局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开展技术培训300余人次。
吕朝燕同志申报遵义市“先进工作者”先进事迹
吕朝燕,博士,教授,贵州省千层次创新型人才,贵州省“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遵义市市管专家,贵州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生导师,遵义师范学院硕士生导师,民建遵义师范学院支部主任委员。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植物学专业,2012年-2015年连续4年前往德国卡塞尔大学、特里尔大学、森肯伯格博物自然历史馆等交流学习。自2014年到遵义师范学院工作以来,主要从事采后生物学、植物生态学、果蔬加工与保鲜技术等领域的一线教学和科研工作。具体事迹如下:
(一)潜心教研,教学相长
课堂教学过程中,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备课,坚持学生主体性发展理念,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潜能。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承担《植物学》、《植物学Ⅱ》、《食品化学》、《食品化学实验》、《生态学概论》、《果树栽培技术》等14门课程的本科教学工作,教学质量良好。同时,积极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并应用于实际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完成并通过验收省级教改课题1项、校级教改课题1项,作为主要参与人获得贵州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贵州省级“金课”(一流本科课程)1门,发表教改论文4篇。
(二)坚守初心,导学育才
担任2018级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本科班班主任,所指导班级所有43名同学均报名考研,国家线上线率67.44%,最终录取率55.81%;完成指导贵师大-遵义师院联合培养学科教学(生物)专业硕士研究生1名,正在指导2名;完成指导2014-2020级共57名同学完成本科毕业论文,正在指导2021级11名同学;完成指导并通过验收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贵州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指导2016-2021级同学参加全国和贵州省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家级三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1项、省级三等奖3项、省级优秀奖2项。
(三)聚焦科研,成果显著
主持校级以上课题12项,其中,地厅级以上课题8项,包括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贵州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1项,贵州省教育厅重点研究项目2项,贵州省级教改课题1项。截止目前,已完成并通过验收科研项目8项,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2部,在国家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核心论文60余篇,其中,第一及通讯作者论文35篇,SCI检索5篇。已授权发明专利2项,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5项,已登记软件著作权5项。同时,积极将科研工作与教学和学生培养工作相结合,科研促进教学,助力学生培养,将生动的科研案例融入到理论教学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培养质量。
(四)扎根助农,赋能振兴
作为遵义师范学院派驻桐梓县楚米镇高山村第一任驻村干部,在2015年驻村期间,积极调研并汇报高山村方竹产业的重要性及瓶颈问题,争取时任学校领导支持,协助获批修建通往海拔1000m以上方竹产地的硬化道路,改善了高山村的交通运输条件,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作为贵州省“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特派员,在红花岗区金鼎山镇开展科技帮扶工作,针对性的开展了辣椒、食用菌种植、家禽养殖、土壤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和培训工作,助力脱贫攻坚;同时,以驻村工作为契机,在遵义师范学院的支持下,领衔建立了遵义师范学院方竹笋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并在桐梓县楚米镇高山村建立了遵义师范学院方竹笋综合利用产学研基地,同桐梓县犇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从事方竹笋加工的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方竹笋传统加工和保鲜技术改造以及绿色加工与保鲜技术研发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与实践工作,弄清了方竹笋盐煮干制和热风干制的适宜条件、可食用糖类和天然保鲜剂的保鲜条件,改造了方竹笋传统烘干工艺和盐煮干制技术,开发了方竹笋绿色保鲜技术。并且,积极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已有4项专利实现初步转化应用,提升了方竹笋产品的安全性和附加值,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