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生物与农业科技学院2025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全体成员,在指导教师方园、任贞嫦的组织下召开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全面回顾活动成果、交流心得体会。
会议伊始,实践队员们依次发言,分享在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收获与感悟。


王乃琴:本次实践中,我们通过问卷调研、反诈宣传、辣椒采摘、参观突破乌江纪念园,联合义诊、政策宣讲、慰问分散供养户,深入基层等。我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的意义与民族团结的力量。新时代青年当扎根基层,以行动服务社会,用青春助力乡村发展。
汤莹:“三下乡”的日子里,脚踩泥土才懂“实干”二字的分量。田间学农活时,指尖磨出的茧子比课本知识更鲜活;看村里公路拓宽,更明白乡村振兴藏在每一处细节里。这段经历教会我:书本之外的成长,在躬身实践中;青春的价值,在为民服务里。
何立鑫:“三下乡”的日子,满是触动与动力。跟随村干部走过田埂,才懂乡村活力在烟火气息里;看见农民辛劳的身影,方知农作不易;慰问分散供养户时,感受他们的生活处境,更懂得以爱传递温暖。听驻村书记倾心讲述扎根故事,便理解了“扎根”二字的深层意义。粗糙的手掌、真切的故事,都是沉甸甸的收获—青春就该触摸土地温度,读懂生活本真。
余婷:本次实践中,我们以行动践行志愿精神:通过调研倾听各族村民需求,下田劳作共悟耕耘不易;探访红色足迹凝聚团结力量,开展义诊守护各族群众健康,以 “二人讲” 形式传递惠民政策,走访供养户送去温暖关怀。这段经历让我们读懂乡土的厚重,更明白乡村振兴的底色是民族团结。青年当以实干架桥,让团结之花绽放在振兴路上。
冉龙程:“三下乡”的日子,让我真切体会到“接地气”的分量。跟着农户打理菜地,听老人讲述村庄变迁,这些细碎小事里,藏着课本给不了的答案。原来乡村振兴从不是抽象的词语,而是村民说起 “现在路好走了” 时,眼里闪烁的那束光。这让我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唯有扎根大地,才能看见真实的力量。
丁显飞:“三下乡”的日子像一颗果实,滋味各异。通过问卷听农户期盼环境改善,在乌江渡口触摸土地的脉搏,搀扶老人检查身体、慰问困难户时的感动,拼凑出真实的乡村图景。这让我懂得:脚下有泥土,心中装人民。
王渊:烈日下摘辣椒的经历,让我真正理解“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指尖被灼得发烫、汗水浸透衣衫时,才深知辣椒采收的辛劳。这次实践让我触摸到土地的温度,更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陈晨:“三下乡”期间,走进农舍才体会到 “奉献” 的温度。摘辣椒时,掌心沾染的辣汁比任何理论都鲜活;听留乡干部讲述经历,才懂他们拼的是坚守,也明白基层治理的改变藏在点滴之间。这段经历让我明白:课堂之外的成长,在于真情付出;青春的意义,在于扎根大地。
石文献:关塘村之行,让我读懂了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的深意。摘辣椒时各族农户相互指导,义诊时各族老少真诚道谢,突破乌江纪念园里的红色记忆中,藏着各民族共赴国难的赤诚。乡村振兴的密码,就写在各民族手拉手耕耘的土地上,写在共赴美好生活的笑脸上。这片土地让我明白:民族团结是根,乡村振兴是花,根深才能花艳。
周仁翔:真正走进乡村,才深切体会到贫困家庭的处境。和他们一同劳作,懂得了生活的沉重,也看见他们眼底的坚韧。驻村干部虽力量微薄,却始终坚持走访帮扶,让村民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这份温暖比物资更能筑牢生活的底气 —— 爱润乡野,乡村自会向上生长。
田野:田埂上,大伙儿一同摘辣椒的汗水混着乡亲们的笑语,悄悄渗进土里;这份并肩劳作的暖意,也慢慢漫进了人心。义诊时递过的那杯温水,慰问时紧紧相握的手,问卷里你一言我一语聊起的家园盼头,把 “团结” 二字细细写进了日常。点点滴滴的温暖,都成了乡村振兴的扎实根基,在这片土地上稳稳扎根,又慢慢向上生长。
许星辰:“三下乡”期间,才懂得 “为民” 二字的千钧重量。参与反诈调研,见证 “两清两改两治理” 的成效,投身义诊服务,体验辣椒采摘,才明白防范意识需要筑牢、环境蜕变背后藏着无数奔波、健康守护最是暖心、每一份收成里都饱含辛劳。这段经历让我明白:基层的事从不是纸上的字,青春的力量要化作脚下的行动。
母金标:此次“三下乡” 志愿服务中,团队深入关塘村,开展了口腔义诊、政策宣讲、辣椒采摘及红色文化挖掘等活动。实践让我们真切体会到基层需求,也提升了社会责任感与团队协作能力。我们将继续投身志愿服务,践行青春使命。
曾莉:“三下乡” 期间,讲反诈时见村民认真记录要点,才知防范意识需要扎根基层;摘辣椒时汗水湿透衣衫,才懂 “粒粒皆辛苦”的真谛;义诊时见村民对健康知识的渴求,才明白医疗科普的迫切性;宣讲中领悟到沟通要接地气,慰问时听老人拉家常,才触到乡村最真实的温度。这些经历让我褪去浮躁,学会用真心换真情。
王梅:反诈宣传时,村民追问细节的样子,让我懂得守护需要落到实处;摘辣椒时弯腰到难以挺直,才知每粒粮食都浸着汗水;义诊时发现村民护牙意识薄弱,深感健康科普需要走进乡村;用方言宣讲受欢迎的经历,让我领悟沟通要接地气;慰问时听老人讲村庄变迁,才触到乡村跳动的脉搏。这些经历让我读懂了民情,也在奉献中实现了成长。每一个故事都充满汗水与欢笑,每一段经历都让我们收获成长与蜕变。
张云聪:“三下乡”的号角带我走进青山。烈日下帮农户摘辣椒,汗水浸透衣衫换得他们灿烂的笑容;随医护人员为留守老人做检查,他们眼中亮起的光比阳光更炽烈。几日里,我触到了土地的温度,读懂了“被需要”的重量,更明白知识只有扎进泥土才鲜活,青春的价值要在村民的笑容里找寻。
志愿者分享结束后,指导教师任贞嫦对本次实践活动作总结讲话。她首先高度肯定了全体队员在实践中展现出的扎根乡土的务实作风与协作共进的团结精神,强调此次“三下乡”活动中,大家以调研走访倾听各族村民心声、以精准服务筑牢民族团结纽带,用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同频共振的深刻内涵。她进一步寄语队员们:要将这段基层实践经历转化为成长动力,既要持续锤炼服务乡村的过硬本领,更要厚植“各民族一家亲”的深厚情怀,努力成为政治坚定、本领高强的新时代青年。希望大家带着这份在乡土中汲取的力量,让遵师“红心”深深扎根田间地头,在促进民族同心、助力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奋力书写属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青春答卷。
撰稿人:余婷 母金标
审稿人:任贞嫦
审核人:方 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