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English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遵师新闻 >> 正文

遵师师生热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一)

时间 :2025-09-03 浏览次数: 来源 : 本网综合 打印页面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当天上午9时,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部队。遵义师范学院师生积极收看大会直播,并结合工作、学习实际,畅谈感想。

学校党委书记陈治松

9月3日,天安门广场的礼炮声与铁流般的步伐共振,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的庄严宣告响彻云霄。我与师生共同观看这场承载历史荣光、彰显强国力量的盛典,心潮澎湃、倍感振奋。站在新时代的坐标轴上回望,这场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的阅兵,是对新时代青年使命的殷切召唤。我们深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让红色文化在青年心中扎根。我们在长期规划、校园建设、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将红色文化育人作为重要建设内容,不断改革创新渠道、载体、方法手段,致力于让青年学子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信仰的力量、赓续红色血脉。近年来,我们以“申大扩硕”为目标,持续深化党建“六联”融合,在以“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发展、以学科建设助推地方产业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了可喜成绩。未来,我们将从此次阅兵中汲取奋进力量,用红色基因滋养青年心灵,用强国使命点燃青春理想,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更多忠诚、坚韧、担当的“红心”青年。

学校党委副书记周晶

今天在学生社区与学生们一起观看阅兵盛典,一起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倍感振奋,倍感自豪,也深刻地感受到自己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的如磐使命。阅兵式上那一声声铿锵足音告诉我,岁月静好并非理所当然,而是无数先辈以血为墨、以骨为笔,在历史的卷轴上写就的沉重注脚。80多年前,偌大的中国难容一张安静的书桌,而今天的学府却承载着无数学子的梦想。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更应不忘历史、不忘光荣、不忘责任,唯有不忘初心使命,立德树人,精心耕耘,不断培养出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事业挺膺担当的“红心青年”,方不负时代浩荡,不负山河锦绣。

学校副校长张鹏

作为一名民主党派人士,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我满怀自豪,更感责任担当。铁血雄风显国威,铿锵步履见豪情,亦见证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同舟共济、肝胆相照、共创辉煌的峥嵘岁月和壮阔征程。历史由人民书写,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必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继续同心同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吴廷强

观看阅兵,最深的两个词是“震撼”与“触动”。此次阅兵不仅仅是一场展示国威的盛典,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政课。它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肩上的责任重大——要将这种忠诚信念、纪律意识和家国情怀,转化为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奋斗的实际行动,讲好遵师故事,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忠诚、坚韧、担当”的遵师“红心”青年。

团委书记余睿

这次纪念活动不仅是一场仪式,更是一堂生动而深刻的“大思政课”。作为一名高校共青团干部和思政课教师,我深感责任在肩: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从厚重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动力,自觉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通过更多元的方式,带领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红色岁月、厚植家国情怀,努力将爱国之心转化为奋进之力,以青春之声奏响“强国有我”的时代乐章!

工学院院长叶振环

通过阅兵中亮相的先进武器装备,我深刻感受到国家工业技术和工程能力的高度发展。每一件大国重器的背后,都站立着一支默默奉献、创新拼搏的工程师队伍,生动诠释了何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何为将科学原理转化为决胜实力的工程创新能力。作为工科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我们将继续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培养具备深厚家国情怀、扎实理论基础、良好工程实践能力与持续创新精神的工程人才,为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与科技保障。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晋洪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通过遴选抗战英雄部队、高擎功勋荣誉旗帜,将历史记忆与当代精神紧密结合。阅兵中展示的装备方队和空中梯队成为热议焦点。这些先进装备的亮相不仅体现了中国军工科技的进步,更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中国有能力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

党政办公室教师黄鹂君

观看盛大阅兵,心潮澎湃,倍感自豪。受阅队伍展现的不仅是国威军威,更是钢铁般的纪律与高效的执行力,这为我们办公室工作提供了深刻启示。办公室承担着承上启下、协调左右、服务内外的重要职责,我将认真学习这种严谨作风与协作精神,将每一项任务都视为一场“阅兵”,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佳状态,精准保障政务运行畅通,高效服务学校特色高质量发展大局,在平凡岗位上践行初心使命。

教师工作处教师赵爱亮

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大会直播,我心潮澎湃。整齐的方队、先进的装备,彰显着国家的强大与威严,这是对历史的铭记,也是对和平的守护。作为教师,我深知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我要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教育,让学生了解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明白和平来之不易。激励他们传承先辈的精神,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外国语学院教师李璇

阅兵让我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当整齐的方阵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当先进的武器装备依次亮相,我心中的自豪与骄傲之情油然而生。那一幕幕壮观的场景,彰显着祖国的强大与昌盛,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无比幸运和自豪,也更加坚定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大阅兵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激励着我们在新的征程上奋勇前行!

生物与农业科技学院教师韩畅

目睹国之重器昂然前行,那份震撼与荣光直抵心灵,激荡起对“力量”的深层感悟——这力量,熔铸钢铁意志、尖端科技与不朽精神。作为一名教学科研并重的高校教师,专注辣椒抗逆育种,我看到的不仅是国之重器,更是其背后夙夜攻坚、追求卓越的精神丰碑。我将立足三尺讲台与田间地头,以抗逆科研为引,在传授知识技能中传递信念坚韧,努力将科研星河、育人之流汇入复兴伟业,为端牢中国饭碗、筑牢种业根基、培养农业科技栋梁,贡献一粒种子的希望与一名教师的赤诚。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刘振勇

历史和现实共同证明,当中华民族在党旗下团结为“一个坚不可摧的巨人”,众志成城,艰苦拼搏,不怕牺牲,无坚不摧,我们赢得了近代历史上首次反侵略的完全胜利。今天中华民族的复兴征程中,面对复杂国际环境与深层改革挑战,唯有传承“和衷共济、勠力同心”的抗战基因,方能跨越新征程中的“娄山关”“腊子口”。80年前,中国以“小米加步枪”战胜装备先进的日本法西斯,核心在于民族觉醒与党的领导。今日阅兵展示的国之重器,正是对先烈“装备简陋仍敢亮剑”精神的传承和回应。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新旺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回望抗战,我们更应理解其当代价值。抗战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民族团结、不畏强暴、艰苦奋斗,这些精神品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依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正如军事专家所指出的,纪念抗战胜利不仅要回顾历史,更要从中汲取智慧力量,增强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这场阅兵向世界传递的不仅是国防实力,更是一个民族对历史的尊重、对和平的珍视、对未来的担当。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种定位与抗战历史一脉相承——中国始终是正义事业的坚定捍卫者。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学生何翠林

作为一名大四学生党员,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我心潮澎湃。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不仅是纪念活动的主题,更是我们青年党员的责任担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一名即将步入社会的青年党员,我定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奉献给祖国的发展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数学学院学生杨雨莲

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我深受触动。直播仿佛将我拉回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对抗残暴的法西斯势力。作为大四学生党员,我深感责任在肩。我会传承先辈遗志,努力提升自我,用知识武装头脑,积极投身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让和平的阳光永远照耀大地。

资源与环境学院学生何佳珩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的壮观场景令我难忘。阅兵式上的先进武器装备,彰显我国强大国防力量。从战火纷飞、国力衰微到国富民强、军备精良,这是先辈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奋斗的成果。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深知责任重大。今后我将以抗战先辈为榜样,为中国梦贡献力量,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体育学院学生雷艳

观看阅兵的过程,是一个情感不断升华的过程:从最初的激动自豪,到中间的肃然起敬,最后沉淀为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感。这让我铭记,民族的苦难辉煌不容忘却,更激励我,要将这份爱国豪情转化为脚踏实地的前行动力,为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联系我们

    • 电话:0851-28922406
    • 邮编:563006
    • 地址: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平安大道


  • 遵师微信

  • 遵师微博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