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吴国艳)从教十三年,他始终坚守教学一线,以扎实的专业知识、朋友的真诚和导师的视野,陪伴着一届届学生走过大学时光,成为他们学业和人生的引路人。他就是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胡海军,贵州省“金师”、课程思政“教学名师”。
胡海军积极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主导凝练学院“四大”育人体系,着力打造了“教学工作坊”、“逐梦”与“圆梦”系列思想政治育人、生态文明建设等品牌育人项目。他首创并坚持推广“四年一贯制”本科培养模式,牵头修建校内实践教学示范基地、矿质岩石标本室、资源循环利用生态大棚,拓展校外实践实习基地20余个。他主持省级“金课”、课程思政示范课各1门,承担省级教研教改项目10项,发表教研教改论文35篇,在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30余项(,并获评省级劳动教育优秀教学案例1项。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学院学生创新能力突出,累计获批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93项,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申请授权专利5项,省级以上比赛获奖10余项;学院研究生录取率稳步提升,2024届毕业生研究生录取率达35.1%,位居全校第一。
在大学阶段,比起传授知识,他认为更重要的是两件事:“第一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第二是教会他们如何解决实际问题。”这种能力将伴随学生走出校园,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对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德行端正,才能谈其他。”在他看来,教育的过程更是“行胜于言”:“通过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标杆和榜样,才能真正做到立德树人。”他始终坚持“当园丁培育百花,做黄牛无私奉献”的初心,积极开展“齐聚一堂共话考研风雨路·师兄师姐分点迷津助花”“传心之火炬·助新生成长——新生学习经验交流会”等主题系列活动。许多学生在他的影响下找到了人生方向。一名非农学专业学生因选修他的课程,深受启发,最终考取农学研究生并继续攻读博士;另一名考研前夕倍感压力的学生,也在他的耐心开导下重拾信心、成功“上岸”。
作为楚米镇马元岩社区驻村第一书记,胡海军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推动教育帮扶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他积极对接派出单位资源,协助开展“多彩贵州·书香高原”最美图书馆阅读推广及捐书活动,捐助图书900余册;为元田小学争取电脑、体育用品等物资,为困难家庭学生捐助图书、文具、衣物等,累计捐助学习生活用品价值10余万元;参与筹划楚米镇“数字公益捐·助力楚米教育发展”公益活动,筹集爱心款50余万元。他辅导学生考研、协助高考志愿填报,借助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润育儿童励志读书,开展“为梦助力扬帆远航”奖励资助活动,两年来帮助社区20余名学生考上本科、2人考上研究生。此外,他协助接待实习实践学生200余人,为校地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在获得“遵义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后,他感到更多的是压力与责任。“这份荣誉代表着要更加努力,要有更多的责任和担当。”对于未来,他目标明确:“尽最大努力培养好学生,站好讲台,拿好教鞭,为学院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努力奋斗。”
胡海军以扎实的专业学识、温润的育人情怀和坚定的责任担当,廉洁自律,勤勉奉献,诠释了“教师”二字的深度与温度。亦师亦友,润育未来,这正是教育工作者最美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