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English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遵师新闻 >> 正文

我校联合主办遵义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大中小幼一体化建设”专题研讨会

时间 :2025-11-14 浏览次数: 来源 :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打印页面

本网讯(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11月14日,由遵义市教体局、遵义师范学院主办的遵义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大中小幼一体化建设”专题研讨会召开。此次研讨会旨在贯彻落实《贵州省加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施方案》,聚焦大中小幼一体化建设的教育体系构建、课程衔接与实践创新,汇聚来自高校、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路径与机制。会议集中展示了近年来遵义市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一体化育人方面的新探索、新经验与新进展。

遵义师范学院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杜晓青主持开幕式并在致辞中指出,本次研讨会以搭建交流平台、凝聚教育合力为宗旨,旨在推动各学段教师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的理解认同,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遵义红色育人资源深度融合。

遵义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党总支书记党会先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长期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全过程,通过课程建设、科研攻关、校地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一体化教育质量。

遵义市教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石崇军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遵义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教育系统的战略任务,持续推动大中小幼协同联动,形成了从课程建设、资源整合到实践育人的多层次推进格局。一体化建设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突出学段衔接重点,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实现课程、教师、实践、评价“四个贯通”。

在主旨发言环节,遵义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杨永福围绕“遵义师范学院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建设情况”作专题汇报,系统介绍了学校在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改革创新和实践育人平台建设方面的主要成效。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博士后马兴龙从心理学机制与技术融合角度,作了“AI+HI赋能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机制与提升路径研究”主题报告,提出了人工智能与人文教育协同促进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新思路。遵义市第十二中学教师付琼以“于爱的土壤中赓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分享了将遵义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与活动育人的成功实践。遵义市播州区第二小学教师徐洪寅以“民族团结从小抓 润育中华同心梦”为主题,介绍了学校在低龄学段推进民族团结教育的经验与探索。四位教师的主旨发言覆盖大学、中学、小学三个学段,为构建全链条、一体化育人体系提供了生动样本。

遵义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郗玉松主持闭幕式并在大会总结发言中指出,本次研讨会围绕大中小幼一体化建设的关键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实现了理论探讨与实践共享的有效对接,进一步明晰了各学段在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的定位与任务。高校在一体化建设中具有统筹引领作用,遵义师范学院将继续加强课程体系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地协同合作,推进红色文化资源与民族团结教育深度融合,构建覆盖全学段的协同育人体系。未来将继续推动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交流机制,积极探索具有遵义特色、可推广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模式,为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遵师力量”。

本次研讨会由遵义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遵义师范学院研究基地、中共遵义师范学院委员会统战部、共青团遵义师范学院委员会承办。来自遵义市各高校、职业院校、中小学和幼儿园等相关单位的教育工作者参加会议。



联系我们

    • 电话:0851-28922406
    • 邮编:563006
    • 地址: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平安大道


互动交流

  • 遵师微信

  • 遵师微博

分享按钮